01 ◆  领导批评你绝不是因为嫉贤妒能

从来都没有领导喜欢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人,如果被领导歧视、被同事排挤,也绝不是因为能力太强、水平太高,那只是一种离奇想象和自我麻醉罢了。无论哪种类型的领导,肯定都喜欢能干的人。
一身正气、一心扑在事业上的领导不用说,他当然需要能帮他开疆拓土、实现抱负的好同志。按部就班、四平八稳的领导也好理解,自己不愿出力,但下边的事情还得有人干好、维持好啊,哪里会排斥能力强的同志呢?
准确地说,其实是脾气大的人容易被领导讨厌排挤,但有些时候,能力强的人确实会普遍比较有个性、有脾气,个性太强、脾气太大,领导当然不喜欢,碰上识货开明的领导尚能蛟龙入海,碰不上只能搁浅沙滩。于是,一批颇有脾气的人就误以为领导是嫉妒你的才华,怕你有一天取而代之,这简直是天大的误会。

02 ◆  当场声辩就是作死

在办公室,谁也逃不过挨批评的时候。有的时候,确实是你做错了事,会议通知把人漏了,写稿子错别字连篇,交代的事情一拖再拖,领导当然绷不住要骂你几句。有的时候,错不在你,是沟通或别的环节出了问题,下级单位把事情耽误了,同事拖了进度了,结果领导竟然不管这些,劈头盖脸对你就是一顿唾沫横飞,搞得你满腹委屈却又无从诉说。
有的时候更离谱,你什么也没做错,领导就是心情不好,见到你就有一股无名怒火从胸中升起,抓住点细枝末节的毛病也要叨叨半天。面对批评,有些办公室同志意气风发、年轻气盛,领导一旦批评,好像拿针扎了他似的,不管旁边是什么场合,有没有人,第一时间跳起来解释,绝不含糊,不管责任到底在不在自己身上,都要过过嘴瘾。单是辩解也就罢了,有时说着说着一言不合还会跟领导顶两句嘴,经常把领导搞得灰头土脸、下不了台。这就是那种一批就跳型、一批辩解型。
我认为,沉默或许是更好的解法。不当场声辩不是要你混淆是非曲直,更不是让你永远闭嘴。而是,领导一方面当然代表他个人;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领导代表着单位和组织,代表着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和运转机制。权力来源于权威。当场声辩,无疑没有考虑到维护领导权威这档子事,在某种程度甚至意味着对领导力的侵害和腐蚀,而不仅仅是伤害领导个人的面子这么简单,哪个领导对这一点能泰然视之?

03 ◆  被骂也是机会,坏事能变好事

挨了批评不当场声辩不过是基本素养,除了不顶撞不声辩,接下来如何在心态上调整、在行动上应对调整,才更考验办公室人的智慧和功力。被领导批评了,只要不是缺心眼,这个时候,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会是尴尬、恐惧、郁闷、愤怒、担心,而肯定不是乐呵、开心。
这是人之常情,谁都不愿意受别人的批评,谁都想听好话而不是歹话。但正所谓“人在职场飘,哪能不挨刀”,批评是工作中的常态。只要干活,就会出错;只要出错,就会挨批。甚至,遇到脾气暴躁的领导,不出错也要挨批。
批评并不可怕,关键是要有面对批评的方法。只有应对得当,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解批评的负面效应,有些时候,还能把坏事办成好事。
总的来说,学会放下心理负担很关键,但你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,大大咧咧,不以为然,将批评不当回事,对领导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,依然我行我素。正确的做法是把失误作为深刻的教训,认真反省,自我检讨,以后做事之前要反复考虑。一旦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,主动请缨,处心积虑地完成它,交一份完满的答卷。如此一来,以往萦绕在你身上的偏见、差评,都会烟消云散了。
领导愿意批评你,这绝不是坏事,挨了批评,更不是灭顶之灾和世界末日。你一定要振作起来,消除不服气和满腹牢骚的心态,克服紧张和心虚的心理,只要处理得好,责骂不会阻碍到你,反而会令你塞翁失马,收获更多。这样,小小的批评才不会击垮你,反而能成为进步的源泉和动力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